• 客服电话

    • 19990789788
    • 0451-82626294
    • 服务时间

    •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 微信二维码

鸭绿江口开展“大黄蚬”增殖放流的讨论

首页标题    水产渔业    鸭绿江口开展“大黄蚬”增殖放流的讨论

“名中国蛤蜊 (Mactra chinensis),隶属瓣鳃纲,帘蛤目,蛤蜊科,蛤蜊属。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和我国黄海北部鸭绿江口附近。辽宁省的兴城、大连以及山东省青岛等地也曾有过记载。中国蛤蜊栖息在水流畅通饵料丰富的近河口浅海处 , 水深 60 m以内的海区均有分布 , 以水深为2 ~ 5 m处最多。主要栖息于低潮线附近的沙或泥沙底质水域海底,营埋栖生活,深度可达10厘米。主要食物为单胞藻类和有机碎屑竿。雌雄异体,体外受精。1龄可达性成熟,生殖期为5-8月。中国蛤蜊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硒

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还含有微量的钻对维持人体造血功能和恢复肝能有较好效果,清代郭磷曾在《桂枝香·黄现》中以"俊味江乡堪数"来称道它的美味。 

一、黄海北部中国蛤蜊资源量现状

1鸭绿江口海区饵料丰富,为黄蚬子生长发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良条件,使鸭绿江口成为我国黄蚬子的主要产区。鸭绿江口所产黄蚬子以个大、肉肥、味美闻名全国,品质之好独一无二,已经成为当地高档海鲜的标志性招牌。并于2011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由于人工繁育技术不成熟和成本高等原因,目前东港黄现子还是以野生为主。中国蛤蜊在鸭绿江口历史最高年产量曾达数十万吨,由于过度采捕和环境变化,东港海域黄现子野生资源急剧减少。鸭绿江口近年来维持在大约1.5万吨产量,自然资源已近枯竭。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已势在必行;而要进行人工增殖放流首先要解决苗种问题

2.       我省开展中国蛤蜊育苗技术研究现状

针对中国蛤蜊近几年资源量下降,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状况,国内陆续开展了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1.       大连海洋大学闫喜武教授科研团队于2008年开展了中国蛤蜊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利用90水体培育出壳长2-3㎜稚贝3000万粒,最后获得壳长8-10㎜的苗种6.55万粒,当年通过专家验收,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中国蛤蜊苗种的人工规模培育。经过多年的不断研究试验,中国蛤蜊人工育苗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现已基本可以实现中国蛤蜊的工厂化苗种生产的需求,平均每立方水体可培育0.5-1cm中国蛤蜊苗10万-30万粒。以1000立方水体的育苗养殖车间计算,可年产0.5-1cm中国蛤蜊苗种1亿-3亿粒   

(二)2013、2014年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了丹东市财政局《中国蛤蜊育苗技术》项目。2013年水体面积80㎡成功培育出平均壳长465.3μm(其中最大壳长980μm,最小壳长378μm)稚贝3870万粒;2014年水体面积180㎡成功培育出平均壳长为1.3㎜(其中最大壳长2.0㎜,最小壳长1.0㎜)稚贝1.2亿粒。2015年2月6日项目通过专家鉴定,整体水平居国内领先。

(三)2015年丹东永明集团、丹东双增集团分别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并2016年在丹东地区开展中国蛤蜊人工繁育和增养殖关键技术研究。2018年9月10日在丹东大鹿岛海域试验性增殖放流壳长5mm以上中国蛤蜊苗种1707万粒。2019年3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丹东永明食品有限公司联合制定的辽宁省地方标准《中国蛤蜊(种质)》(DB21/T 3105-2019)和《中国蛤蜊苗种繁育技术规范》(DB21/T 3104-2019)正式发布实施。《中国蛤蜊(种质)》规定了中国蛤蜊的主要形态特征、生长与繁殖、遗传学特性和检测方法等内容;《中国蛤蜊苗种繁育技术规范》规定了亲贝选择、催产孵化、幼虫培育、采苗和中间培育等内容,对于规范中国蛤蜊增养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现阶段开展中国蛤蜊增殖放流存在的问题

开展任何品种的增殖放流,首先必须解决苗种问题。我省中国蛤蜊育苗技术目前还不具备开展大规模生产性增殖放流条件,还不能达到放流规格中国蛤蜊苗种的稳定供应,现在中国蛤蜊的人工育苗工作虽然取得突破,但是0.5cm以上的合格放流规格苗种培育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继续研究。在研究苗种培育的同时,对中国蛤蜊适宜的放流地点也要进行考察。在以上相关问题得到解决后还要进行的中国蛤蜊实验性增殖放流。对实验增殖放流结果进行评估,继续总结经验形成成熟完整的实施方案和操作规程,之后才能开展大规模的中国蛤蜊增殖放流工作。

(一)中国蛤蜊苗种中间培育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为保证成活率,农业行业标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SC/T 9401-2010)规定贝类的最小放流规格为5mm。中国蛤蜊苗种培育达到放流规格需经过中间培育。特别是壳长2-3㎜以上中国蛤蜊培育如何克服高温期和越冬期中间培育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试验。

(二)中国蛤蜊增养殖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放流规模、时间、地点、投放海域条件、投放方法等增殖放流技术还需要研究和试验。

   (三)近岸海域大多为承包经营,中国蛤蜊多生长在浅海和潮间带。该品种为贝类,不具有洄游性。不能体现出增殖放流的公益性。

综上所述,一是相关机构立项,组织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进一步开展中国蛤蜊的人工育苗、中间培育及增养殖技术研究;二是将中国蛤蜊作为鸭绿江口优良土著品种。建立繁殖保护区,在繁殖季节禁止采捕;三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中国蛤蜊苗种繁育技术研究;四是禁止采捕天然苗种。(李成久)

 

 

 

2021年1月5日 08:56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