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电话

    • 19990789788
    • 0451-82626294
    • 服务时间

    •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 微信二维码

气象灾害与气候变化问题的初步研究

首页标题    环境气象    气象灾害与气候变化问题的初步研究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工业化建议的加快,人类对自然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也造成了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人类对自然造成的微小影响在经过日积月累的放大效应后都可能导致气候变化进而造成气象灾害等问题。本文根据多年以来气候变化的现象,对我国的气象灾害问题展开分析。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时多方面的,可能会造成粮食产量的变化,大规模生物灾害的发生以及其他环境灾害的发生,对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

气候是指生活环境在长期的发展中所呈现出的一种天气特点,比如我们常说南方地区气候湿润,西北地区气候干燥等,然后气候不是简单指代此类地域性的常规天气,也包含而来极端的天气环境。长期稳定的气候有利于当地的生物对其进行适应,进而发展出独特而稳定的生态系统,但是当气候突然发生剧烈改变,出现极端气候时会为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气候的极端变化具有偶发性,人类和生物很难以及时作出应对,提前进行预防,也往往不受到重视。但是极端气候的出现大多是长期影响的结果,在其出现之前也会有一些征兆,本文对一些气候变化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简单的措施。

一、我国近年来的气候变化情况

1、温度变化

1随着人类工业化生产的加强以及人类能源消耗的增长,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日俱增,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据研究发现,百年来我国的气温平均上升了0.5度,基本上和全球的气温变化趋势其变化趋势相同。比如我国北方地区的冬季温度上升明显,近年来降雪线逐渐北移,其中华北和东北地区温度上升较为明显,而在我国的西南地区气温反而有所下降,东南地区则不太明显。在全球变暖的问题上,表现为南北极的冰川逐渐融化,海平面有上升的趋势。而候鸟和洄游性鱼类的迁徙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改变。

2、降水变化

随着气候的变暖,近年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降水有增加的趋势,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的降水也有所增加,但是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降水量却又下降的趋势。在我国的西北地区由于降水量的增加以及大范围植树造林,退耕还草等工程的进行,土地荒漠化现象有所缓解,部分沙漠区域开始收缩,比如毛乌素沙漠。但是东北与华北地区随着降水量的下降和用水量的上升,地下水的开采越来越严重,有些地区出现了水资源枯竭的趋势。

二、我国近年来气象灾害的变化

气象灾害很多时候不是独立出现的,其可能是多种灾害一起出现,同时存在,气候变化时一个复杂的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本文对几类常见的气象灾害展开介绍:

1、沙尘暴减少

2000年左右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沙尘暴非常多发,尤其是西北地区的沙尘暴非常严重。沙尘暴一般爆发与冬去春来之际,随着气温的上升,西伯利亚地区会形成强劲的旋风由北向南而来,而我国的西北地区又常年干旱,土地砂质化严重。强劲的西北风会将浮土带到空中进而形成沙尘暴天气。当时的北京一到春天就是遮天蔽日的黄色,而整个北方地区都处在沙尘暴的威胁下。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上马了一系列的环境改造工程,比如著名的三北防护林等。

沙尘暴的形成和气候密切相关,在干旱多风的气候条件下,极易爆发。沙尘暴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其背后也反应出了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随着多年来持之以恒的的治沙防沙工作,以及西北地区气温上升,降水率的上升。近年来,我国华北地区的春天已经较少见到沙尘暴的天气。这背后固然有治沙防沙人的功劳,但是气候变化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目前在我国的西北地区仍然存在着沙尘暴的现象,沙尘暴出现的概率与风速也有关联,一般而言越大的风速越会引发沙尘暴天气。

2、旱灾和洪涝灾害

旱灾和洪涝灾害的发生都和降水量密切相关,降水过少增爆发旱灾反之强降水过多则会造成洪灾。我国地域广阔,国土的降水非常不均匀,表现在具体的现象上就是北方多发旱灾而南方多洪涝灾害。根据数据研究表明,多年来我国的长江、淮河等流域降水增长明显,每年夏天抗洪都是极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其中造成比较大的损失的一次是98长江抗洪。而在我国的黄河流域降水则连续干旱,而且逐渐加剧,近年来有所缓解。

造成洪灾的主要原因是强降水天气,研究人员通过建模分析发现,如果降水频率不变,年降水量上升或下降会带来强降水天气的上升或下降;而如果降水频率降低,但是年降水量不变甚至下降时都会导致强降水天气的上升。通过分析发现多年来我国的年总降水量基本保持平稳,但是降水频率却有下降的趋势,意味着我国的降水量平稳但是降水频率下降而导致了强降水天气的增多。而强降水天气的增多和降水频率的下降也导致了我国的降水分布极不平衡,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的南方地区的强降水值和降水强度都有上升趋势,强降水事件也逐渐增多,而我国华北地区的降水量却逐渐下降,强降水量和降水强度也趋于减少,我国西北地区随着降水量的上升,强降水量和降水强度也逐渐上升。

从世界范围来看,非洲南部、北部和中东地区的干旱近年来更加严重,欧洲和南北美洲地区的降水则有上升趋势,而澳洲的降水有所下降。近年来,全球变暖现象严重,而在干旱的地区严重缺乏降水,我国的降水不均衡尤其是华北地区降水减少常导致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区的干旱情况,尤其是华北和东北地区,近年来受到旱灾的影响较为严重,而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流域地区随着降水量的上升洪涝灾害则较为严重,从而造成了我国北旱南涝的情况。此外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还受到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天气造成的洪涝灾害的困扰,旱灾和洪涝灾害对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3、大风冰雹的灾害

我国的大风冰雹灾害分布非常分散,据统计每年平均发生大风冰雹灾害一千次以上,频率较高时达到两千一百多次,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相对而言,冰雹造成的直接危害更为严重,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影响甚至导致绝收,有时甚至会造成人生伤害事故。

4、热害和冷害

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之一,其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是夏季低温冷害,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东北地区的气温上升比国内其他的地方更为明显,因此夏季低温冷害的灾害有所减少。但是随着气温的上升也可能导致其他的灾害发生。

三、气候变化对病虫害的影响

气候变化不仅会带来气候灾害,其也可能导致病虫害,而病虫害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比如今年从非洲地区爆发的沙漠飞蝗灾害,飞蝗所过之处寸草不生对当地居民的粮食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和影响。历史上我国的粮食安全也不断受到病虫害的威胁。病害虫的生长发育、分布与气候密切相关,而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病虫害的爆发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随着我国西北地区的温度上升和降水量的增加,影响西北地区病虫害的主要因素为降水和温度,而病虫害有所上升;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随着冬季温度的上升,冬季的缩短影响病虫害的因素主要为温度、日照以及降水,随着气温的上升病虫害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我国的长江流域是主要的水稻生产区域,近几年来气候变化呈现出一种暖干化的趋势,导致病虫害逐渐加重。

综上所述,本文介绍了气象变化造成的气象灾害和对农业造成的病虫害的影响,近年来全球变暖趋势明显。但是2020的春天就爆发了非洲沙漠飞蝗、澳洲数月大火等灾害。此类灾害的发生大部分是连续干旱和降水不均造成的,面对灾害有关部门应该及早拿出对策,降低损失,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周扬  周宝琴   伍瑞林)

2021年7月22日 13:42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