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电话

    • 19990789788
    • 0451-82626294
    • 服务时间

    •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 微信二维码

解读如何利用农民行为习惯开展好耕地质量提升工作

首页标题    农田水利    解读如何利用农民行为习惯开展好耕地质量提升工作

在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之中,除了要考虑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的影响,还要考虑到农民的行为习惯、农业技术以及工作人员工作方法等因素对农业推广效果的影响。因此,我们首先要对农民行为习惯做出分析,要掌握改变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与层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推广措施,以求进一步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效果,确保良好的耕地质量。

一、农民行为习惯的定义与改变层次

1、行为习惯的定义

733ea93f46456f4db9f5ea7b7f04cbef行为习惯是指人类在行为活动之中逐渐养成的行为惯性,行为习惯是在长期行为过程中逐渐养成的,这也是人们在后天条件反射下潜移默化形成的动作或反映,其中也包含了思维与情感内容。行为习惯的形成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的特定需求,行为习惯不仅可以对行为活动起到积极影响,也可能起到消极影响,这也是行为习惯的特点。而在推广农业技术的过程中,推广对象主要是农民,这也就需要农业技术的推广必须考虑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行为习惯,要清晰的掌握行为习惯处于哪个转变阶段。

2、农民行为习惯改变过程的不同层次

首先,农民行为习惯的改变先是从知识方面的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过于粗放,生产活动多只凭以往的种植经验与人力,农民多没有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如果不能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习惯,不能掌握更加先进的农业技术,就会影响农业创新成果的推广效果。因此,农业技术的推广必须要通过教育工作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广大农民对新技术、新成果的接受能力,这也是改变农民行为习惯的重要基础。

其次就是态度方面的改变,在农业生产活动之中,农民的态度比知识的改变难度更大,这就必须将科技与致富观念有效结合在一起,只有通过更多的思想渗透,让农民的态度逐渐转变过来,这样才能达到改变农民行为习惯的目的。农业生产技能的改变,在转变了农民的知识与态度后,还要引导农民学习更加先进的农业新技术。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难易度有所差别,所以要认识到改变农民技能是一项长期工作,这也要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要更加有耐心、有恒心。

最后就是行为上的改变,行为方面可以具体分为个体行为和团体行为,而改变农村范围内的团体行为,就是实现多数农民个体行为的改变。由于农民群体是一个异质群体,每个农民个体的文化素质、经济条件、劳动能力都有较大的差异,所以这个层次的改变难度更大,改变过程也更长。

3、农民行为习惯的改变因素

示范成果展示的影响

想要农民接受新的农业技术,首先要让农民看到显著的示范成果,其展示面越广,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性越高,越能增加农民对新技术的信心,进而促使农民打破以往的生产行为习惯,更好的接受先进的农业技术。

新技术的经济价值

在农业新技术中,其经济价值会直接影响农民的参与积极性,新技术中是否带有新颖性,也会影响使用者的兴趣,会帮助使用者更好的在生产活动中产生使用该技术的欲望,这也是想要接受新技术的基本条件。一项农业新技术的经济价值更高,能够给农民带来更加显著的盈利,则能够让农民朋友更好的接受,更适合转变传统的行为习惯。

二、农民行为习惯改变提升耕地质量提升的相关策略

1、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是现阶段世界上采取一项通过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的增产措施。在秸秆富含着大量的氮磷钾、有机质与微量元素,有效应用秸秆还田技术制作秸秆肥料,可以提高壤含有的有机质,在优化土壤结构的同时充分培肥地力,尤其可以缓解土壤存在的氮、磷、钾元素比例失调问题,针对磷、钾含量不足加以弥补,降低化肥施加量与由于秸秆焚烧引发的大气污染,对农村空气环境加以净化,切实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在农业持续性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下,基于高速发展的秸秆利用技术,有关技术也日益成熟,例如将腐熟剂加入秸秆中,提高秸秆腐熟效率,从而方便在合适时间进行秸秆还田。

2、科学土地轮作

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具有不同的需求养分,要是长期种植单一农作物品种,一方面会对农作物产量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有效维护耕地地力。因此,若想切实提升耕地利用率,农民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和充分学习和作物种类与种植技术相关的知识,从而让生产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在具体进行农业生产时,应关注种植结构的科学设置,科学进行倒茬轮作,在显著提高种植效率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例如可采取粮食和蔬菜套种与混种。通过合理进行倒茬轮作有助于优化土壤结构、改善土壤肥力,能降低肥料施加量,提高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速度,在促进作物健康生长的基础上强化自身抗病能力。

3、测土配方施肥

因为地区不同,所以无论是土壤结构还是类别均有所不同,那么具体施肥需求也存在明显差异。在施肥前需针对种植土壤采取样本化验、检验田间肥效,清楚土壤当中含有的养分后,结合种植作物的明显特性,明确采取的施肥方式,为农作物针对性地提供营养。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效应用,能够防止农民盲目施肥,一方面能提高肥料使用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投入。

4、施加有机肥料

从实际农业生产情况来看,有机肥能替代一定的化肥。通过施加有机肥,可以防止过于依赖化肥,还可以提高耕地质量。我国农村地区具有充足的有机肥资源,例如人畜粪便、秸秆鞥,对其进行堆积、腐熟、发酵处理,让其变成富含营养的有机质。除此之外,现下已成功研制微生物有机肥,由于其中富含生物活菌,因此效果较为明显,并相比一般有机肥这种肥料的品质更优。

5、水肥一体化技术

大水漫灌我国传统灌溉方式,该种灌溉方式一方面会对原有土壤结构造成破坏,另一方面会导致严重的水资源浪费。所谓水肥一体化,其主要指的是在施肥操作环节把肥料结合浇灌,在具体浇灌农作物时依据作物生长需求施加相应的肥料。有利于农民清楚控制施肥量与灌溉量,有利于作物充分吸收养分,从而提高肥料应用效率。相比传统浇灌方式,将肥料有效结合浇灌能节省大量水资源,肥量降低25%左右。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切实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而且可以做到节省资源、时间,分担农民工作量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只有将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农民行为习惯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提升耕地质量与生产技术水平。郑爱霞

 

 

2022年5月23日 12:07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