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电话

    • 19990789788
    • 0451-82626294
    • 服务时间

    •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 微信二维码

提升生猪饲养效率:环境控制技术要点

首页标题    畜牧兽医    提升生猪饲养效率:环境控制技术要点

 

作者:何振伯  王秀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编辑不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餐桌也越来越丰富,对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随着规模化养猪发展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猪场管理也越来越重要,鉴于规模化猪场的养殖特点,猪群疫病防控至关重要,一旦发病,可在猪场内部蔓延扩散,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尤其是这两年,非洲猪瘟发生后,生猪养殖越发艰难,生猪疫病防控更难。目前,为做好生物安全管理,猪场严禁外来人员随意进出,特别是生产区更是管理严格,这么严密的防控措施,猪群还是频繁发病,给养殖者造成经济损失。

本文通过分析猪舍的环境控制管理,从温度、湿度等多方面给猪群创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提升猪只自身抗病力,降低猪群疫病的发生率,从而提升生猪养殖效益。

screenshot

首先,我们要来分析一下目前规模猪场的养殖特点,受土地、成本等因素影响,猪场的饲养密度较高,存栏数量多,导致圈舍内运动范围逐渐缩小,环境应激因素多,以上影响因素造成生猪的体质普遍偏差,为生猪疫病的发生、传播流行等提供了非常有利的诱发条件。因此,养殖场内生猪圈舍环境控制好坏直接影响着养殖者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温度、湿度等猪舍环境因素的分析,供养殖场参考,以期给猪群创造一个利于健康生长的养殖环境,降低发病率,增加养殖效益。

一、猪舍温度的影响及调整 

在诸多环境影响因素中,温度起着绝对主导的作用。生猪对养殖环境中温度的高低变化非常敏感,仔猪出生后,因身体器官功能弱,体温调节能力差而怕冷;成猪因汗腺不发达,皮下脂肪厚而怕热。

生产中,低温对新出生的仔猪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如若让新生仔猪1的圈舍环境中持续裸2小时以上仔猪就会冻僵、冻昏,甚至是被冻死。寒冷对仔猪有着巨大的影响。低温是仔猪黄白痢和传染性胃肠炎等腹泻性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同时,低温还能引起仔猪发生应激性呼吸道疾病。有试验表明,保育仔猪若长时间生活在猪舍温度低12的环境中,其增重比例对照组减4.3%,饲料报酬降5%。而成年猪对低温的应对虽然比仔猪强,但也不是绝对的。在8的环境条件下,成年猪虽然有厚厚的脂肪层还是会被冻得阵阵发抖,甚至是不吃不喝;而偏瘦弱的成年生猪在5的环境里会被冻得站立不稳。

生猪对低温不适应,对高温同样不适应。新生仔猪对高温适应能力较好一点,而成年猪就非常不耐热。当环境温度超30以上时,生猪长势缓慢,表现为采食量明显下降。当养殖环境的温度高35以上时,如果养殖场不采取任何防暑降温措施或者降温措施不到位,育肥猪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明显提高,还有可能会引起妊娠母猪发生流产,公猪的性欲下降,同时还伴随着公猪精液品质的下降,甚至有可能这种不良的影响在未来23月内都难以恢复至正常水平。热应激还会诱发、继发多种生猪疾病,给养殖场造成经济损失。

昼夜温差过大也会对生猪造成不良影响。在春、秋季节,昼夜的温差较大,可10以上,极易引起各类生猪疫病的发生。因此,在这个时期要求生猪饲养人员要更加细心,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开启、关闭圈舍的门窗,尽量缩小昼夜之间的温差,给生猪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在寒冷的冬季,成年猪圈舍温度要10以上,育肥猪舍的温度应保持20左右为宜。

各阶段猪群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1所示)。刚产下的仔猪机体调节机能不完善,对外界温度环境极为敏感。随着日龄的增加,对温度的要求不断降低,一般仔猪超60日龄左右对温度的要求就不高了。但在实际生产中,要注意随着猪只的生长,要适时调整温度,给猪只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利于猪只生长。

1各阶段猪群的最适宜温度大致范围

猪生长阶段

适宜温度(

哺乳仔猪

1日龄

3235

23日龄

3032

47日龄

2830

814日龄

2528

1425日龄

2325

保育猪

2225

育肥猪

1922

公猪

1721

哺乳母猪

2022

妊娠母猪

1821

空怀母猪

1520

 

生猪圈舍内热量的来源及其散失的程度决定着舍内温度的高低。圈舍在无任何取暖保温设施设备的情况下,热量的来源主要是靠生猪自身机体散发的热量和阳光照射带来的热能。圈舍内的环境温度高低和保持状态还与猪舍的结构及建筑材料息息相关,建造猪舍选用的建材、安装的通风设施设备影响着舍内的热量散失程度。同时猪舍内温度的高低还与猪舍的管理相关。饲养过程中,在寒冷季节,要注意低温对哺乳仔猪及保育猪的影响,及时添加增温、保温设施设备;在夏季高温高湿季节,炎热的天气影响成年猪的生长,这时养殖场就要根据天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例如加大猪舍的通风换气,给生猪喷淋以加快热量的散失;从饲养管理上,适当地降低生猪的饲养密度。种猪场更是要注意热应激对妊娠母猪和种公猪的影响,不然严重影响着养殖场的生猪生产性能。

 

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温度的变化速度。温度上升或下降过快,都会引起猪应激而诱发各类疾病。一般情况下,保育猪舍的饲养环境要优于其他阶段的猪舍环境,而转群时,生长于舒适环境的保育仔猪突然转群到环境条件差一些的育肥舍,容易造成仔猪不适应而引起应激继而发生疫病。为了杜绝此种情况的发生,保育仔猪要分成两个阶段进行饲养,保育猪舍在前两周保持舍内温度接近哺乳期温度,后两周保育舍温度接近育肥猪舍温度。秋末入冬阶段,天气初冷,不要让猪舍的温度上升过快;春末刚热,也要注意温度的变化速度,保证舍内温度逐渐变化,给生猪一个适应的过程。

微信截图_20230906113806

同时还应该注意圈舍内有效温度和实际温度的区别。有效温度是指在不同的空气温度、湿度、热辐射等因素的影响下,动物自身机体对温热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因此,在养殖过程中,我们仅用天气温度一个指标判断出生猪对热应激的感受程度是不准确的。有实验证明,圈舍地表附近的风速、地面类型、猪舍顶和墙壁所采用材料的隔热性能等多种因素都会对猪舍内的有效温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在同样的气温条件下,猪睡在木板上要比睡在水泥地面的有效温度要5以上。

二、猪舍湿度的控制

湿度是指猪舍内空气中水分含量的多少,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适宜生猪生长的相对湿度范围65%80%。猪舍内较高的相对湿度会对生猪的新陈代谢造成影响,高湿的环境还会为有害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便利条件,更是引起仔猪发生黄白痢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较高的相对湿度还会诱发关节、肌肉方面的一些疾病。

病原微生物在潮湿的环境里大量繁殖,给猪群带来严重威胁,极大地增加了猪群感染疾病的风险概率。夏天时期,仔猪如果长期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的话,发生腹泻类疾病的概率会显著增高。猪舍环境湿度大,并不是单纯地指空气潮湿,同时还包括圈舍地面潮湿,对地面潮湿的猪舍,如果要采取一些干燥措施,水分在蒸发的过程中会吸收一定的热量,从而使猪舍的温度会有所下降,影响最直接的就是距离地面较近的地面上空,而往往这段空间是仔猪经常躺卧和活动的场所,仔猪对猪舍环境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因此地表及地面上空的温度下降会导致仔猪的腹部受凉而引起仔猪消化不良,引起仔猪消化机能下降,导致仔猪消化道的抗病能力明显下降,而引发仔猪腹泻。当仔猪保温箱内部环境过于潮湿的时候,也会对新生仔猪产生最直接的不良影响。当猪舍内过于潮湿时,在伴随着高温时,这样的猪舍环境对生猪生长来说危害更为严重。高温伴随着高湿的生长环境,严重影响着生猪的呼吸系统,生猪体内热量无法自然散发,同时还加剧猪群的热应激反应,而高湿伴随着低温的生长环境,则会使猪群感到更加的寒冷,这严重影响着猪群的生产性能。

为了防止圈舍出现过高的相对湿度,首先要减少水汽的来源,减少猪舍内大批量地用水,掌握好喷淋降温的用水量,圈舍地面保持相对的平整,避免大量积水,蒸发水汽。其次是增加通风设施设备,适时开关圈舍门窗,用以降低相对湿度。第三是用干燥、松软、清洁的垫料保温和吸湿除臭有利于猪休息。好的垫料应具有导热性小和溶热量、溶水量、吸湿性、吸附性大吸收有害气体等特点。秸秆和锯末的吸湿性40%,吸氨量0.6%,很适用于农村养猪场冬季吸湿除臭,如能在垫料中添加一些沸石效果会更好。建议垫料要勤起勤垫,潮湿和臭气大时要及时更换。猪舍湿度大的时候,可以用一些吸附剂,如草木灰、煤灰渣、生石灰、木炭等,既能吸附水分,又能吸收空气中臭气,实用性强,效果好。

但还要注意的是,过低的相对湿度,会引起猪的不适,造成生猪皮肤和外露黏膜的干裂,从而引起生猪防御机能的降低,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有试验表明,最适宜生猪生长的温度范围1423、相对湿50%80%,这个温湿度条件下猪的长势最好。

微信截图_20230906113829

三、猪舍的通风换气 

规模化猪场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给生猪生长环境带来变化。饲养密度的增加,使圈舍内生猪个体空间变小,圈舍空间狭小而密闭,导致大量的有害气体蓄积在圈舍内,如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气等。这些有害气体,首先会刺激生猪上呼吸道黏膜,引起黏膜发炎,导致生猪呼吸道疾病的频繁发生。空气中氨气含量过大,还会对眼睛造成一定的刺激,引发疾病。圈舍内污浊的空气本身对生猪就是一个应激,容易引起猪的应激反应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母猪泌乳量减少,生猪食欲下降、狂躁不安或昏昏欲睡、恶癖等现象。

圈舍内过量的有害气体对生猪生长造成严重的威胁。为减少有害气体,养殖场要及时清理圈舍,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及时清扫圈舍内残留的粪便、污水。养殖场还可以对生猪的生活习惯进行调教,促使生猪养成到运动场或猪舍一隅排便的好习惯,这样可以将粪尿集中一处,便于清理,其它地方保持干燥的状态。通风换气是消除有害气体的重要方法,而保持干燥也是减少有害气体产生的重要措施。

在生猪饲养过程中,当通风换气遇到严寒季节的时候,还要考虑圈舍的保温。这时,饲养人员可以通过其他措施减少有害气体的含量,如在圈舍内定时喷雾喷洒具有氧化作用的消毒药,这类消毒剂释放出的氧能氧化空气中的硫化氢和氨等,起到净化空气、杀菌、除臭的作用。通风设备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最好每个圈舍要保持相对独立,便于随时封闭管理。

还有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养殖场往往特别重视夏季时候的圈舍通风换气,而其他时候就容易忽视。特别是冬季寒冷季节,为了保温而紧闭门窗,这种错误的养殖方法往往会引起生猪冬季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在冬季通风换气的时候要避免贼风、疾风,进入舍内的风最好经过预热,减少冷刺激。通风换气可安排在猪吃食活动最旺盛时进行,而且,养殖场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通风换气方式,降低养殖成本。

四、圈养密度的合理控制

生猪规模化饲养中提高生猪的饲养密度,可以用有限的空间饲养更多的生猪,有效利用空间,降低成本。生猪饲养密度不宜过高,合适的饲养密度,保证生猪正常生长所需的空间,既可以减少饲料的投喂量,提高饲料转化率,节约饲养成本,还可以减少因圈舍空间问题,而引发的生猪恶癖现象,如随处排便、咬尾等问题。同一圈舍内饲养的断奶仔猪之间的日龄差异最好不要超过一周的时间,且最好的状态是保持仔猪同窝同栏,这样可以避免不同免疫状态下的仔猪之间的相互传染。仔猪饲养20kg25kg左右转群时的密度按0.5平方/头。育肥舍每群不宜过大,1520/栏,根据气候,圈舍条件,密度宜为中0.8平方/头,大0.81.2平方/头,以上数据仅供参考。生产中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力求达到生猪生长最合理的状态。通过事实证明生猪的饲养密度与疾病的发生风险成正比关系,因此,合理控制生猪饲养密度,对于保障猪的健康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五、注重环境消毒预防疫病传播

消毒是预防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对饲养期间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消毒是指以化学、物理或生物学等措施杀灭病原菌,阻止外部病原微生物进入猪只机体,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发生和蔓延。养殖场要定期对圈舍、器具以及设备等进行全面的清洗消毒。

特别是猪只出售后的空圈舍,一定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洗和消毒,保证圈舍环境的卫生和清洁。每次生猪转群或出栏后,圈舍都要进行彻底的消毒。首先要将圈舍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采用喷雾和熏蒸的方法交替对空圈舍进行消毒。据有关试验证明,采用清扫的方法,可以使猪舍内的细菌减少21.5%,清扫后再用清水冲洗,则圈舍内细菌数可减少54%60%,清扫、冲洗后再用消毒药物喷雾消毒,圈舍内的细菌数即可减90%。

六、猪舍的噪音影响

噪声是指能引起生物机体不愉快和不安感觉或引起有害作用的声音。随着现代养猪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生猪生产的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噪声的危害也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猪群突然遇到噪声,易发生生猪受惊、狂奔等现象。猪对重复的噪声能较快地适应,因此,噪声对猪的食欲、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没有明显影响,但突然的高强度噪声会导致生猪的死亡率增高,能繁母猪受胎率下降,甚至流产、早产现象也会发生。猪舍噪声最好不要超8590dB,尽量给猪群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能显著提生猪生产性能,提高养殖效益。

七、猪舍的光照影响

光照时间、光强度等光环境因素对生猪生产具有明显影响,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猪的生产性能。光照对各阶段生猪的生产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规模猪场要建立科学的猪舍光照管理制度,了解本地的自然光照规律,进行人工补光。人工补光要以白光或黄白色光为宜,灯泡安装位置要分布均匀,最好安装灯罩,使光线均匀发散,提高利用率。定期检查灯泡,及时更换损坏的灯泡装置,每天准时开关灯,制定合理的光照管理制度,稳定生猪生产性能。

综上所述,猪舍环境控制对养好生猪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其对猪场的重要性。在饲养过程中,要及时调节好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和圈养密度等各个因素,使之达到一个最为合理的状态,以利于猪群健康生长,从而提高养殖者的经济利益。

 

2023年9月6日 11:45
浏览量:0
收藏